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從事科學與技術教育與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學。該學院的數學教授藍勃,在他系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并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藍勃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題人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難的題目,要找出這個數學天才。
...
幾周前,咨詢室接待了一位焦慮的媽媽。她的兒子正處在初升高的階段,但兒子沒事,做媽媽的反而被壓力給擊倒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兒子就讀的高中采取的是封閉式管理,原則上謝絕學生家長的陪讀,要求學生自我實現自我管理。當媽媽的與孩子陪伴十數年,從未有過分離,不免對。臨近開學的階段,這位媽媽無時無刻不在為兒子的生活發愁,一會憂心他衣服、襪子不會洗怎么辦,一會又擔心兒子不會與人相處,被舍友孤立,一會又擔心學校的伙食不合兒子胃口……
...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對“早教”如此熱衷、迷信甚至到了“全民早教”的瘋狂地步,就連進城務工的“新市民”,都唯恐落后地到處打聽“哪里有早教班”。
...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長開始特別重視教育,尤其是早教。不少人讓孩子幾個月就上了早教中心。以至于那些開設在北京、上海高級大廈里的早教中心,都是一派生意興隆的樣子。
比方說,把原來開在居民區里的小游泳池“扛”到了百貨店里,名頭可就大了去了,號稱“水育早教中心”。據我了解,價格也從小居民區的三十元一個上午,五十元玩一整天,現在變成了200元/學時。但這里的學時不是小時哦,是按照小孩子目前的年齡對應的一節課的時長計算的。2歲的孩子,一個學時20分鐘;4歲的孩子,一個學時30分鐘;6歲的孩子,一個學時40分鐘……
...
最近有來訪者向我咨詢:他們家的孩子總是在幼兒園尿褲子,每次放學回家穿的都不是上學去的那一條,老師也總是很苦惱,說一天給孩子已經換了三條褲子了,他們家孩子每次想去上廁所都不主動表達,老師也不斷的教育,但是總是無果。
...
...
這個男孩是馬年出生,因為提前了一個多月出生,所以在經歷了在保溫箱的一個月的體驗之后才回到家中和媽媽在一起,在來到人間的第一個月,本應該偎依在媽媽身邊,但無盡的黑暗和所有的不確定,讓這個孩子的安全感極低,但一般的父母只會給孩子扣上一頂“天生身體太弱”的帽子,怕撐著,怕渴著,怕凍著,在阿爸媽媽的極度焦慮下,父母的所有擔心都幻化為現實,從滿月之后,要不就是熱感冒,要不就是上火,要不就是支氣管發炎,把小夫妻折騰的真是夠嗆…
...
同事最近經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豆豆,一點都不聽話,天天折磨我,不是哭就是鬧,脾氣還差得不行,只要有一點不如她心意,就喜歡發脾氣,家里的玩具都被她摔壞了,太讓我頭疼了。反反復復久了,我也變得越來越沒耐心了,有時候忍不住的對孩子發脾氣,不但沒能壓制住這孩子,反而這樣的情況更嚴重了。我發現這孩子的脾氣簡直和她爸一模一樣,易怒暴躁。”
...
送孩子去托兒所,孩子和家長都仿佛在經歷數次生離死別,有的孩子扯著媽媽的衣角不松手,有的孩子追著爸爸往家跑,有的孩子站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哇哇大哭。
...
很早之前流行著一句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更別說帶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了。
...
孩子大了,父母就要避嫌。“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