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體型很小,以吸動物的血為生,這種蝙蝠是野馬的天敵。當它攻擊野馬時,緊緊地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刺破馬的皮毛,用尖尖的嘴開始吸血。受到吸血蝙蝠攻擊后,野馬會驚恐萬分,馬上開始蹦跳、狂奔,試圖驅逐蝙蝠。不過,吸血蝙蝠牢牢地附在馬身上,直到吃飽喝足才滿意地離開,野馬卻常常因為暴怒和狂奔,最后在流血中死去。
動物學家分析,對于體型龐大的野馬來說,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可能置野馬于死地。野馬的死亡完全由于自身的心理原因,對于蝙蝠吸血這一環境刺激,野馬產生了劇烈的情緒反應,憤怒、奔走消耗了野馬的精力,最終導致了死亡。
01. “野馬結局”
“生氣”一詞源自中醫。中醫認為,人一發怒,體內就會產生向上沖的氣。許多時候,生氣不過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也是人類愚笨的行為之一。從過往的研究中可以發現,不僅人會生氣,動物也會生氣。
動物生氣時的表現形式比較直接,一生氣就會打斗。在同伴中,打斗能夠幫助動物調整內分泌,使身體達到最佳狀態。遭遇外敵時,生氣喚起了動物身體中的激素水平,使動物持續處在興奮的狀態下,生氣幫助動物獲得生存的機會。
人也常常遇到環境刺激,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不能寬容相待,一時情緒激動,大發脾氣,很容易危害健康。那些因小事大動肝火,因別人的過失傷害自己的現象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野馬結局”。
02. 生氣對動物的影響
對于人類來說,生氣會影響睡眠、胃腸道功能和甲狀腺功能。古話說“氣大傷身”“大怒傷肝”,就是這個道理。
生氣會破壞身體狀態,影響肝臟的功能,可以說,生10分鐘氣,五臟六腑都不得安寧??謶?、焦慮、抑郁、嫉妒等情緒都是負面的,是具有破壞性的情緒,長期處在這類負面情緒中,將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
現代心理學已經證明,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健康,甚至壽命,阿維森納關于羔羊的實驗應該是最早證明這一結論的。生理學家后來用狗做過情緒實驗,測量的情緒是嫉妒。實驗者將一只饑餓的狗關在籠子里,籠子外面有另外一只狗正在吃肉骨頭?;\內的狗出不去,吃不到,在焦急、氣憤的情緒里,這只狗產生了類似神經癥的病態反應。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以人為對象做過類似的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產生的“氣水”,如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愛爾馬將人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放入化驗水中,沉淀為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為蛋白色;生氣時呼出的“氣水”沉淀為紫色;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無雜色,清澈透明。后來,愛爾馬將人生氣時的“氣水”注射到小老鼠身上,以觀察其反應,初期,小老鼠表現呆滯、沒有食欲,幾天后,小老鼠默默地死去了。
03. “生氣等于自殺”
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鐘,其耗費精力的程度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而且,生氣時的生理反應非常劇烈,分泌物比其他情緒復雜,具有更大的毒性。有人說,既然生氣如此消耗能量,大可借助生氣來減肥。生氣10分鐘和跑步3000米的外在表現很相似,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但是,相似的生理反應造成的結果是不同的。
長跑能夠緩解血壓上升和心跳加快的速度,回落的過程也是非常緩慢的。生氣時,血壓和心跳頻率快速上升,身體不好的人很容易突發腦出血或心肌梗死。更重要的是,生氣10分鐘耗費的只是精力,不是脂肪,想減肥的人不要試圖嘗試這種方法,生氣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由此,愛爾馬發出了“生氣等于自殺”的警告。
人生氣時,體內分泌出有毒物質,如果哺乳期的母親整日帶著憤怒的情緒,很有可能毒害嬰兒。畢竟,嬰兒的耐受能力比大人弱很多,大人或許只是感到身體不適,嬰兒很可能有生命危險。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在生氣時產生的物質是兒茶酚胺,這是導致人生病或死亡的元兇之一。當嬰兒喝掉母親生氣時分泌的乳汁時,會變得煩躁,莫名其妙地哭鬧、腹瀉,甚至死亡。關于這一點,幾千年前的祖先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凡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其乳兒者,皆須性情和善。”
研究顯示,情感失調的人,生病的危險是其他人的2倍。此外,人內心存有憤怒時,如生悶氣的人,糟糕的情緒無法排解,身體的內分泌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隨之而來的則是頭暈、失眠、心煩意亂等。心理和生理的因素互相影響,往往帶來惡性循環,誘發身體疾病。
寫在最后:
但并不是說,脾氣暴躁的年輕人注定一輩子與健康無緣。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能夠學會控制和改變自己的性格,即使脾氣暴躁、愛生氣的人,也有望改善健康狀況。研究人員建議,每次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讓憤怒來得快,去得也快,才會對身體無害。
作者:樂天心理咨詢師 暮夏
上海心理咨詢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