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癮,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酒精、尼古丁和可卡因。最新的研究表明,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會上癮。
在眾多成癮行為中,吸煙、酗酒、藥物依賴是最常見的。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已經形成了其他種類的成癮行為,如食物成癮、購物成癮、性成癮等。更奇妙的是,所有的成癮行為都有共同點,好像他們通過同一通道作用于大腦,讓大腦在人沉溺于成癮行為時產生相似的快感。
01. 賭徒心理
賭徒的形象人們非常熟悉,贏錢時興高采烈,輸錢時垂頭喪氣。不管輸贏,賭徒一輩子都離不開賭場。因為賭徒有一種強迫性行為,贏了還想贏,輸了則想拼命撈回來。
他們對賭博的渴求和吸毒者一樣,幾乎達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即使他們明知道,賭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除了金錢方面的,還有健康方面的,包括焦慮、沮喪、失眠、偏頭痛、胃病和自殺想法等。當然,賭博帶給他們的快感也很多,尤其是贏的時候,和吸食可卡因后飄飄欲仙的感覺差不多。
美國精神病學家薩克·吉姆發現,用于緩解毒癮的藥物對賭徒也很有效。他給45名賭徒使用了一種鴉片拮抗劑,11周的試驗中,這種藥物阻斷了75%的賭徒對賭博的沖動;對照組服用的是安慰劑,結果只阻斷了24%的賭博沖動。吉姆將這種藥物又用到了10名偷竊癖患者身上,經過11周的治療后,其中9名患者的狀況有所改善。
吉姆用實驗證明,可卡因、賭博和盜竊共用一個生化通道,對大腦產生類似的刺激。耶魯大學的精神病學家馬克·波騰扎的實驗證實了這種說法。他給賭徒看人們賭博和談論賭博的影像,同時觀察賭徒的大腦反應,結果發現,其大腦的額葉和額下葉某些區域表現活躍;當可卡因吸食者觀看吸毒影像時,其大腦反應也是如此。
后來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會分泌多種讓人感到快樂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統稱為“快樂素”,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和催產素,這4種物質分別能產生快感、帶來激情、取樂與鎮痛、協助身體戰勝困難。通常情況下,身體里的快樂素水平較低,能夠維持心情平靜。當我們完成了某個預定的目標,大腦才會增加快樂素的分泌,讓人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02. 成癮問題上的男女差異
在成癮問題上,男女存在較大差異。賭博和可卡因成癮方面,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2︰1,相比之下,強迫性盜竊行為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2或1︰3,購物癖基本都是女性,占了90%。女性普遍有購物的嗜好,發展成購物狂便是成癮,變成了強迫性的購買。購物成癮的女性明知道瘋狂購物的結局是房間里堆滿了各種無用的東西,還有永遠還不完的卡債,但是依然忍不住要瘋狂購物。
對女性購物狂的調查顯示,購物本身能夠產生短暫的、像吸毒一樣的快感,因此,有的心理學家將強迫購物看作一種行為成癮,本質上和賭博、強迫性盜竊一樣。許多女性在抑郁、焦慮的時候才會瘋狂購物,那么這到底是精神影響行為,還是行為影響精神呢?也可能是精神和行為的相互作用,但是心理學家目前沒有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
許多女性還會對某一種食物成癮,尤其是甜食。許多愛吃甜食的女孩子嗜甜如命,只要兩天不吃,心里就空空的,在櫥窗里看到精致的糕點,立刻就邁不動步了。甜食愛好者渴望甜食,就像煙民渴望香煙,毒蟲渴望可卡因,酒鬼渴望酒精一樣。如果你每天都在吃甜食,離開片刻就覺得沒著沒落,像犯了毒癮一樣,那么你已經成為一名甜食癮君子了。
人類為了兼顧甜味和膳食營養,發明了各種甜味劑,后來才發現,甜味劑并不是甜味和健康之前最好的平衡。甜味劑不會升高血糖,卻會刺激大腦,導致胰島素分泌高漲,刺激人的食欲,從而導致脂肪增加。
03. 成癮原因
目前為止,性學專家找到兩個原因解釋性成癮,一是體內激素的過度分泌。如果一個人的性激素——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分泌高出正常值,醫學上表現為性亢進。二是心理方面的原因。
既然藥物依賴、吸煙、酗酒刺激的是同一大腦區域,帶給人的是相似的快感,那么,會不會有一個共同的原因誘發這些成癮行為呢?目前為止,唯一確定的答案是遺傳因素。過去,人們常把自己體重超標、腰圍太大歸咎于DNA,如今,藥物成癮、吸煙、酗酒也可以怪罪到父母身上了——因為他們將“上癮基因”遺傳給了你。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攜帶“上癮基因”的人更容易對香煙、酒精、可卡因上癮。和精神分裂癥及其他一些心理疾病一樣,可卡因成癮受遺傳因素影響。研究者德國精神藥理學教授雷納·史班納格的調查發現,在可卡因上癮者中,有25%的人攜帶“上癮基因”。在酗酒者中,有71%的人是受遺傳影響,29%的人才是環境因素所致。而母親吸煙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一份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調查顯示,母親在懷孕期間或孩子幼小時吸煙,孩子長到22歲時吸煙的概率更大,一旦養成習慣,戒掉更難。
作者:樂天心理咨詢師 暮夏
上海心理咨詢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