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發脾氣,并且孩子每一次發脾氣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作為父母我們都需要多一些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可能原因,帶著理解的心態覺察自己的狀態,以避免被孩子的極端情緒卷入到情緒的共生,才能提高我們應對失控時的處置能力。
孩子從剛開始的發脾氣到情緒失控,常見的父母會通過講道理的方式或者命令的方式,甚至是冷漠的方式來應對。其實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也是我們最考驗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很憤怒,煩躁,甚至會產生挫敗感,覺得自己和孩子都很失敗,也是在這種時刻,我們最容易剝奪孩子自身的能量。
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平常很乖巧可愛的孩子,為什么會表選出大吵大鬧難以安撫?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表達需求
孩子的語言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因此ta無法用理性的方式說出自己的需求,有時候因為疲憊或者身體不適讓自己很不舒服,于是就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第二,表達拒絕
作為家長的我們會不自覺的用自己的標準和節奏來要求孩子,但是當孩子無法跟上成人的節奏時,ta也會有很強烈的沮喪和煩躁,就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拒絕。
比如如果媽媽或者爸爸其中一方是很焦慮的,會催促這孩子抓緊時間吃飯,看孩子還沒有行動后就會開始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是一個慢性子,這時候可能一開始用語言表達不吃,接著當家長喂飯時,可能會很大聲的尖叫或者跑開這個場合來表達自己的拒絕。
第三,表達委屈
當孩子的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時,這份委屈需要被看見,因此孩子就會通過極端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委屈。比如,孩子渴望買一個玩具,但是被父母拒絕了,此時孩子可能會跟父母先僵持一會兒,隨著買玩具的希望落空,孩子的委屈會將自己淹沒,于是表現出歇斯底里的哭泣。
第四,表達失望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又沒有將事情做好時,就會對自我比較失望,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挫敗感和沮喪。比如一個孩子考了90分,如果他的內在自我比較嚴苛,會責怪自己為什么沒有得更高的分數,此時就容易因為自我責備而易激惹,其實他的內心是在通過情緒表達對自我的失望。
在了解完孩子可能發脾氣的心理原因后,我們可以怎么引導孩子去接納自我的情緒,學會自我和解呢?
第一,對自我保持覺察
在跟孩子溝通和引導之前,我們先對自我保持一份覺察,調整自我的狀態,不要和孩子的情緒去共生,覺察自我的焦慮,憤怒,無助或者生氣的狀態,調整自己到平靜的水平。
第二,先不做干預
讓自己釋放自己的情緒,我們盡量先不用語言來要求孩子或者安慰孩子,而是給ta一個安全的空間完全的釋放自己的情緒。
第三,給孩子保護
如孩子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那我們需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將孩子帶到更隱蔽的環境讓自己宣泄情緒。
第四,給與孩子傾聽和耐心
孩子只是用這種方式在宣泄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傾聽孩子的聲音,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也會變得更有心理韌性和對自己的確認感。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廣州婚姻情感咨詢師 陳濤
作者:樂天心理廣州婚姻情感咨詢師 陳濤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