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來訪者向我咨詢:他們家的孩子總是在幼兒園尿褲子,每次放學回家穿的都不是上學去的那一條,老師也總是很苦惱,說一天給孩子已經換了三條褲子了,他們家孩子每次想去上廁所都不主動表達,老師也不斷的教育,但是總是無果。
其實,老師的努力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想要孩子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主要因素還是歸結為家庭的教育。
孩子不愛表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庭的庇護:很多孩子在家里的時候,家長照顧的面面俱到,比如,感覺到孩子想去廁所了,或者餓了渴了,家長都能準確的找到孩子的時間點,然后去照顧孩子。孩子自然而然的在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就不用去學著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了。
2.陌生環境的恐懼:孩子在家成長的過程中,一切都是熟悉的環境,他不會過多的去顧及到周圍環境對他的影響,但是如果到了學校,很多同齡人在一起,陌生的環境,難免會對他的內心造成恐懼。
3.性格的內斂因素:有些孩子天生就愛說,有些孩子天生就內斂。當然,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這需要家長不斷的去引導孩子表達。
4.病理因素:這種因素很容易覺察的到的,比如語言中樞發展的缺陷,這種可以去醫院具體檢查。
5.心理因素:家長的教育對孩子心理上影響也至關重要,比如,家長平時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苛刻,孩子在想到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時候,家長的不耐煩不細心不體貼,一樣的會使孩子心里上造成恐懼害怕,于是也就不再敢于表達內心了。
那么,家長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引導孩子敢于表達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呢?
1.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當你意識到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者想做出某些行為的時候,我們應該貼切的去引導孩子去自由的發表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記住,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引導孩子主動性,當孩子一旦表達出來,我們要在讓他感覺到舒服的情況下去做出某些行為,當然,這是做正確的事的前提。
2.多讓孩子聽:多帶孩子去自然界感受自然界的力量。比如,“你看這花好看嗎,它是什么花;你聽這小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呀;聽草叢里的蟈蟈這又是什么聲音呢。當然,平時的話也要培養孩子聽故事,聽音樂的好習慣。從小事就開始熏陶他的表達,也要做到有意識的提問孩子的需求。
3.通過情景再現教育孩子:這種情景再現不是非要特別刻意的去讓孩子做和說。而是不經意之間的,比如,當你和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哭了,因為在學校受了什么樣的委屈。這時候你就該抓住機會,直接去問孩子,如果這是你,你面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做呀之類的話,然后一步步引導他朝正確的做法去說去做。
4.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帶孩子接觸同齡人,比他大的孩子,各種有利于他心智發展的場合。增強他與不同的人去接觸的機會,去表達的機會。當然,比如家里來了客人,我們也可以去引導他去照顧家里的客人。比如,給阿姨叔叔倒水,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他去做,哪里做的不到位也要用鼓勵的話去說明,記住,語氣一定要緩和溫柔。
5.家長做好榜樣:假如作為家長本身就不愛表達,你怎么去要求和指導孩子呢?父母雙方尤其要做到別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事好好說,好好溝通。無形中也是在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將來的家庭認知度。
6.家長及時和老師學校溝通:家長是架起孩子與學校的橋梁,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及時把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也要反饋給老師,只有不斷的交流才能使孩子雙向發展。
教育無小事,孩子被送到學校并不是萬事大吉了。有很多孩子,往往在家表現很優秀,但是上了學校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不進則退了。學校環境相比于家庭可真的大,也尤其孩子剛剛脫離父母愛護,更是容易瘸腿奔跑。
如果幼兒的語言能力都沒有發展起來,不光對他之后的學習造成影響,更嚴重的影響他今后的人格發展。語言,是一個人能表達內心的最關鍵的因素,也是第一因素。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初發展就打好穩定基礎。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專家咨詢師 白禎臻
作者:樂天心理石家莊咨詢師 吳家賢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