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海的朋友都會發現,自從被疫情所困隔離在家后,好像自己脾氣越來越差,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經常為了芝麻粒大的小事兒就雷霆萬鈞,大動干戈,甚至連自己都會驚訝,活了好幾十年后發現自己還有如此暴力的一面?!
其實,即便是平時友善平和、積極樂觀的人在疫情壓力之下,也會變得非常易怒、沖動,甚至具有強烈的攻擊性。
據線上平臺數據統計,在上海疫情期間,藥品類中助睡眠類藥物銷售量顯著上升!一方面,焦慮抑郁的情緒很容易導致失眠,另一方面,一些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在就醫不便的情況下,服用助睡眠類藥物會讓睡眠變得好一些。
隨著疫情封控的持續,如果應急源一直都在,那么人的應激狀態也會一直持續,他會感到疲憊不堪,慢慢將能量耗盡,進入到衰竭期,再往后就是低迷、抑郁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來訪者如果本身患有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在疫情中便會加重癥狀。而長期隔離,也將導致許多情緒創傷被觸發。
不光是抑郁癥患者,就連普通人也難逃一劫。隨著居家隔離、物資匱乏、失業增加、收入減少、對新冠的恐懼,都會讓上海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2500萬居民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很少能有人獨善其身。百度指數顯示,從3月以來,上海居民對“心理咨詢”搜索量顯著增加。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熱度同比上升了253%!上海居民的心態開始繃不住了!
曾有人做過抑郁篩查量表表明,四月份以來,超過4成的上海居民已呈現出抑郁情緒!具體表現為:近兩周內頻繁感到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雖然抑郁情緒并不等同于抑郁癥,這一信號卻充滿風險,需要做進一步引導。
的確,心理問題是疫情次生災害的一部分。在《柳葉刀》上的成果顯示,疫情擴大了重度抑郁和焦慮癥的人群比例。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飽受痛苦后可能嘗試輕生等危險行為。中國疾控中心周脈耕研究發現,疫情剛爆發的3個月里,武漢地區的自殺率就增加了66%。所以,當我們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改善不良情緒?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讓我們心情平復下來,情緒得到緩解?”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搞搞清楚,封閉管控期間我們的情緒為什么會受到如此大的影響?
其實答案很簡單,當我們被隔離被強制封鎖在一個密閉空間后,就恰恰讓我們失去了自由,疫情打破了我們以往的生活習慣和適應力水平。作為一個健康的個體,在外部條件自由的情況下,會比較容易擁有較高的適應能力水平。
舉個栗子,當我們平時因生活或工作中的小事不順心,可以選擇多種發泄方式,比如逛街購物、美食電影,或約三五小友出去喝酒吐槽。但由于疫情讓外部條件受限,上述方法全部失效,而外部受限時間尚無法預測。那么這個時候,意味著我們的外適應能力將大幅收縮,宣泄情緒的能力便會隨之下降。
這就好比,在束縛雙手后人的運動能力會顯著下降。而此時疫情就是讓我們外適應力受阻礙的這雙“手”,那么內適應力的“腿”壓力便超出以往。內適應力代表著情緒管理能力。當情緒管理能力被迫高壓后,人自然會變得脆弱敏感易怒。
01. 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
有很多來訪者告訴我,疫情期間他們瘋狂的刷朋友圈、微信群,關注家里有哪些物資匱乏,團長又要帶領大家買什么了,有人聲稱“如果給我一次機會,好想重新屯一次物資”。當屯足了菜米肉蛋的人,明顯負面情緒和焦慮指數更低。
當今社交媒體充斥著各種負面信息、虛假信息與網絡暴力。適當瀏覽與評論可以緩解壓力,若沉迷其中,則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健康。我們要自信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震蕩。不要沉沒在海量的數據信息中讓自己身心耗竭,也不要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疫情期間更要,多做開心的事,積極思維,自我肯定。
02. 適當運動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運動是天然的情緒緩解藥,因為運動可以增加我們大腦的多巴胺內啡肽等神經遞質,而這些都是快樂因子。前一陣風靡的劉畊宏健身操就為隔離中的我們開啟了一片新天地!
在日常心理咨詢工作中,我們通常會建議有情緒困擾的求助者多運動,給個標準:每天運動30分鐘,額頭微汗即可。切忌不可過度運動,否則身體吃不消。如果開頭過度了,那么后期對于運動,估計你就要選擇躺平了。
03. 正念療法
通常來講,正念就是排除內心雜念,把全部的精神、意志力都集中在當下的人和事上。這是這樣,我們才能消除由于疫情引發的無謂煩惱,全力以赴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是正念讓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體驗到當下的感受和幸福,如此的專注會讓我們對人生有更積極的體驗,也能在深入體驗人的過程中修復情緒,得到內心的平靜。
寫在最后:
當你的生活和工作嚴重受到疫情影響時,當你感到過度恐慌緊張時,當你對生活失去信心和興趣時,你的飲食和睡眠習慣發生了重大改變,你的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明顯受到影響。那么,建議你盡快尋求專業正規的心理援助平臺,莫要疏忽大意,惡化成疾!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主任咨詢師 暮夏
作者:樂天心理北京咨詢師 暮夏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寫明來源以及網站鏈接,違者必究。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