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習得性無助?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感到無法改變或掌控局面。例如,當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可能會感到無助和沮喪。這時,我們可能會習得性無助,即一種無助感和失去動力的狀態。 那么,習得性無助是怎么形成的呢? 習得性無助的形成和我們的經歷和思維方式有關。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的大腦可能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即杏仁核素。這種情緒會使我們的大腦處于一種緊張和警覺狀態,使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解決問題。 同時,我們的大腦也會產生一種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情緒,即消極內部言語。這種情緒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 習得性無助還與我們的行為有關。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可能會采取一種被動和逃避的策略,即放棄嘗試或改變現狀。這種行為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一種舒適和安全的情緒,即多巴胺。雖然這種情緒會讓我們感到舒適,但它也會讓我們失去改變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那么,如何克服習得性無助呢? 要克服習得性無助 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方法: 01 接受自己的感受。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需要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試圖掩蓋或壓抑它們。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處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02 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需要從消極的思維方式轉變為積極的思維方式。例如,我們可以從“我無法處理這種情況”轉變為“我正在努力處理這種情況”。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困難,更有信心。 03 采取積極的行動。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行動,而不是采取被動和逃避的策略。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學習或嘗試新的解決方案。這樣我們才能改變現狀,取得成功。 04 尋求支持。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需要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例如,我們可以向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求助。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好的指導和支持,更好地應對困難。 寫在最后 總結起來,習得性無助是一種無助感和失去動力的狀態。它是由我們的大腦產生的消極情緒和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情緒引起的。要克服習得性無助,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采取積極的行動,并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只要我們不斷堅持努力,我們就能克服習得性無助,取得成功。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